寻访漳州朱子文化印记,不能不来古城
“寻访漳州朱子文化印记”
大型新闻摄影采访活动专题报道【1】
闽南日报【画里春秋】2022.1.27版面
⊙张旭 吴静芳 /撰文
视频制作:林颖 沈可
双手互插在宽大的衣袖中,身体略前倾,目光直视前方,眉宇间透着笃定,嘴角微微上扬……位于漳州古城的漳州文庙大成殿西侧先哲序位上,一代大儒朱熹以人们想象中应该有的样子立于世人眼前。
漳州与朱子有着不解之缘。作为朱子在福建唯一的主政之地,漳州是朱子一生中治学理政的重要一站,也是他理学思想完善、发展、实践之地。漳州古城是朱子知漳时州衙所在地,目前尚存紫阳古署遗址、七星池、漳州文庙等史迹,芝山有朱子祠、芝山书院遗迹。在灿若星河的中国文化史上,跨越832年的历史时空,朱子文化与“爱拼敢赢”的闽南文化相互融合,早已内化为流淌在闽南人身上的文化基因,生生不息,薪火相传,成为漳州的文脉和宝贵的文化遗产。
2022年伊始,踏着千年古城的青石板,以漳州文庙为起点,朱文公与我们就这样“相约”见面了,探寻“紫阳过化、海滨邹鲁”的漳州故事就此揭开序幕。
▲2022年1月18日,“寻访漳州朱子文化印记”大型新闻摄影采访活动在漳州古城文庙广场启动。李 林 摄
▲漳州文庙大成殿内,供奉着“十二哲”之一的朱子像。漳州文庙始建于1044年,现存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总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朱子一生“笃意学校,力倡儒学”,在漳期间崇文重教,多次前往漳州文庙。蔡文原 摄
为官一任 造福一方
其实,朱子与漳州的缘分可以追溯到1156年夏天,年仅24岁的朱子在泉州同安县任主簿兼管县学,就到过漳州考察。那时他受好友漳州州学教授陈知柔邀请,为州学写了一篇《漳州教授厅壁记》,表达了他心目中理想的县、州学应有之道。
1190年暮春,再来故地出任知州时,朱子已年逾六旬。这时的他早已是声名远播的大儒,还因在江西、浙东等地政绩而名扬天下。他顾不上舟车劳顿,走马上任第一件事就是前往文庙拜谒,向孔夫子“汇报”,祭祀先贤并写下《漳州谒先圣文》,表达自己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传播儒学的决心。但摆在他面前的是吏治不好、税赋过重、民风不淳等一个个棘手问题。
该从何下手呢?“这些问题也是当时南宋王朝社会的一个缩影。虽然朱子有无力回天的黯然,但道学品格促使他敢啃这‘硬骨头’!”福建省闽南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涂志伟,是促成我们与朱子“约见”的“介绍人”,更是我们此行寻访的“专业向导”。“他认为唯有改革与教化,上任前就明确把更革积弊、为民兴利除害作为自己的临漳施政大纲,主要体现在正经界、蠲横赋、敦风俗和播儒学四个方面。”
朱子深入基层,了解民间疾苦。实施宽赋简役,减轻农民负担,及时上奏朝廷,减免了漳州“无名之赋七百万,减经总制钱四百万”;下令各县的县丞、簿、尉必须赴长官厅,每天集中办公、碰头议事,整顿懒政怠政的官场习气;他在朝廷并未正式允许施行经界的情况下,毅然发布《晓示经界差甲头榜》,要求按实丈量土地田亩,按实际田亩负担田赋,却终因“豪家右族,倚势并兼者”的反对和阻挠破坏,未能实行。
在移风易俗方面,朱子下了很大功夫。他到漳州赴任的第二个月,即1190年5月,就发布了《漳州晓谕词讼榜》,劝民息讼停争。对于官司狱讼,他一下子就判下民间讼争案件243道词状。6月,为了端正民间丧礼,他晓谕所属吏员,率先示范守孝。8月,他颁布《劝女道还俗榜》,言辞恳切,透着“父母官”更是理学家的深情关怀。接着,他撰写《劝谕榜》,细化敦化风俗的条文。在《揭示古灵先生劝谕文》中,严正警告顽固分子,“各宜遵守,毋至违犯”。
试想如果当年有微信、微博,这位新“市长”发布的“公告”应该条条都是“爆款”,百姓们纷纷“转发”和“点赞”。众民从“好佛”而崇儒,由“嬉顽”而习礼,社会变得安宁。漳州逐渐由“俗未知礼”成为闻名遐迩的“礼仪之邦”。
伟大思想推动伟大实践,伟大实践孕育伟大思想。在距离文庙不远的中山公园至今保留着当年朱熹运筹帷幄大刀阔斧推行改革的办公所在地——州衙旧址。后人为感恩他的政绩,又称“紫阳古署”。据史料记载,朱子曾在州衙建亭,在衙堂后建复轩、月台、象园。或许,在某个夜深人静的时候,朱文公就踱步于此,倚靠亭台栏杆,思考着漳州未来的发展前景。
如今,欲寻觅800多年前的踪迹已然不可能,只在孙中山纪念馆的两侧,仅存的东西相向的残墙,大致标识着旧时州衙的轮廓,而这些“配套建筑”也已成为历史。唯中山公园南宋开凿的“七星池”清波荡漾。据说,这是1211年,郡守赵汝谠为纪念朱熹修成的。
▲这是漳州州(府)衙旧址(紫阳古署)。朱子知漳期间,曾在府衙前建九区亭。府堂之后楼,为1710年知府魏荔彤所建,因“思慕朱文公之雅化”,故取名仰文楼。饶超毅 摄
▲漳州七星池遗址位于市区中山公园,即漳州州(府)衙旧址内。朱子知漳期间,曾在衙堂后建“复轩、月台、象园”。1211年,郡守赵汝谠于此凿“七星池”,建“君子亭”,以纪念朱子。蔡文原 摄
兴学一方 育才一方
朱子笃定知识传播的力量。在漳州的教育实践,主要围绕传播理学学说展开。他利用当时最先进的传播媒介——书籍,既整顿思想和风俗,又为广大士子提供好读本。知漳一年期间,他除了正式刊刻出版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及《四经》之外,还有《近思录》《家仪》《乡仪》《楚辞协韵》等书十几种。涂志伟算了笔“账”,“除了朱子故里建阳之外,朱子在外地刻书,种类最多应该是在漳州。或者说,在漳州历史上,以个人之力刻书最多的是朱子。”《四书》《四经》刊成之后,朱熹特地到文庙,写成《刊四经成告先圣文》,向先圣孔子汇报。漳州成为中华文化元典《四书》首印之地。他倾注一生所解读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历朝科举考试的指定教科书,影响中国教育数百年。
朱子十分重视教育。他扩大州学内部设置,创宾贤斋,以延耆儒;创受成斋,以训学武。专门挑选了一批“廉义有声”的士子,聘请到州学列入学职。出公文《延郡士入学牒》,延请郡士黄樵仲、施允寿、石洪庆、李唐咨、林易简、陈淳、杨士训及永嘉徐寓八人为学官,充实师资队伍。除了有德才兼备的“骨干天团”协助,朱子还亲自到官办学府开课讲学。“州学所在地,就是文庙。每隔十天逢二,朱文公就带领他的僚属下州学视察诸生,并亲自讲解‘小学’。逢六,又到龙溪县学讲学。”
朱子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请业问难者,接之不倦。”除漳州士人外,黄榦等朱门弟子及外地求学者接踵而至向他请教求学。“朱子与他们讲论经典,常常谈到半夜。”涂志伟介绍。那时,古人穿着木屐,行走在石板路上,“哒哒哒”的脚步声在夜里清晰可听,仿佛是当时漳州繁荣的理学在回响。
文庙、书院是古代重要的文化教育机构,也是地方文化传统繁荣昌盛的标志。涂志伟又算了笔“账”。自朱子亲下州学讲课之后,历代共有561名文进士,138名武进士,总计699人,从漳州文庙学宫走出,经省里、京城科考,荣登进士。在朱子过化下,漳州文化事业逐渐兴盛,各地书院林立,“海滨邹鲁”的故事进入高潮。“清漳大儒辈出”“气节文章尤岿然为天下望”,朱子学的格物穷理、求实力行的品格及追求至德之境的主体精神,深深影响了后世漳州知识分子,造就了漳州人讲志节、重孝义、有担当、勇进取的优良品格。朱门高弟陈淳、王遇、明代理学名家陈真晟、周瑛、大儒黄道周及清代蔡世远、蓝鼎元、庄亨阳等闽南理学名家辈出,形成富有特色的闽南理学风格,成为漳州独特文化现象,丰富了南宋末年经明到清初这段历史时期的中国哲学,并且成为理学在台湾传播和产生影响的直接源头。
朱子后来被列入大成殿“十二哲”。陈淳、黄道周也入祀“两庑”先贤先儒。宋代以来,全国进入孔庙仅44位,漳州占其中2位,非常难得。“漳州人不会忘记朱子。漳州是朱子逝世后,国内最早将他主祀于州学的城市。”涂志伟表示。
▲漳州丹霞书院创于1737年,为纪念朱子在漳讲学而建,中祀朱子,外有半月楼、魁星阁、书舍,为学生学习之处。这是丹霞书院遗址(半月楼)。蔡文原 摄
▲这是位于漳州一中校内的芝山书院遗址。1190年,朱子出知漳州,爱此芝山之胜,曾讲学芝山临漳台,并拟建书院于此。1223年,危稹出知漳州后,感于朱子兴学教化之愿,拓开元寺和临漳台,拆除四小庙,仿白鹿洞书院形制创建龙江书院,内祀朱子。书院题刻“五百年逃墨归儒,跨开元之顶上;十二峰送青排闼,自天宝以飞来”,相传为朱子遗墨。1246年,知州方来增建道源堂,祀朱文公,以陈淳配祀。宋末龙江书院毁于战火。元朝漳人黄元渊续办,明成化、正德、嘉靖年间相继重修扩建;1715年,知府魏荔彤再次重修,并于东侧另建仰文书院,后龙江和仰文两院合并,改称芝山书院。1864年,芝山书院毁于太平军入漳之役。1906年,芝山书院改为漳州府中学堂,为今漳州一中的前身。陈逸帆 摄
对此,涂志伟认为,漳州朱子文化资源丰富,需要整合资源,建议择一处修建一座集纪念、研究、传播为一体的纪念馆或书院,陈列朱子文化史迹,开辟朱子文化研习课堂等,以时代精神激活漳州朱子文化资源,推动朱子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城市提供精神支撑。
采访花絮
福建省闽南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涂志伟在漳州文庙做我们的“专业向导”
聆听朱子与文庙的故事
在“紫阳古署”遗址采访
在“紫阳古署”遗址交流探讨
视频采访
版权声明:
视觉漳州公众号原创内容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转载时请保留作者、来源。谢谢!
闽南日报社美摄部 诚意出品
联系我们
地址:福建省漳州市胜利西路152号闽南日报社邮箱:mnrbmsb@126.com